【人如果沒有感情,就什麼都沒了。】
這句話道盡了康鍩錫老師對新竹老屋的不捨和惋惜,尤其是今天講座的地點剛好是在老師家古厝的舊址。
康老師透過他二十幾年前拍的老照片,一路從新竹的牌坊、進士第、鄭氏家廟、北郭園、潛園,再談到文愛街、北門街及水田街的街景建物。底下的聽眾像來到老屋現場般,不停地向投影幕按下快門。
講座過程中,老師不時會提醒大家,「你們看到照片上的建物現在都不存在了」。不過到了中段,他也不忍心再提起這幾個字,只說「如果建築還存在,我再特別跟大家說。」
對一個愛好文化歷史、對家鄉新竹特別有感情的人來說,這是多麼悲痛的一件事。
-----
講座後半段,康老師特別跟大家分享他拍攝太原第內部的照片,並講解屋內文物的歷史和藝術價值。
「或許文化局的人早點主動跟溫家人溝通,太原第今天可能就不會變成一片瓦礫堆。不過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沒用了,牆上這些美麗的圖文詩畫都已不復存在,只能說可惜啊!」
從「可惜」兩個字,我能感受出康老師內心的哀痛和對現況的無奈。
-----
我特別喜歡一位園區工程師所提出的問題,讓我省思未來在談文資保存政策時,可能會面臨到的挑戰。
這位工程師說自己身為圈外人的觀察是:古建築被指定為文資後,很容易會發生兩種狀況,第一就是像進士第,被晾在一旁漸漸腐壞;第二是花大錢修復,但是和原有的樣貌有所差別,因而失去修繕古蹟的用意。所以他很好奇文資圈的人是怎麼樣看待這樣的狀況。
康老師回應說:主事者很重要,有沒有認真做研究、有沒有確實監督,會差很多。當然現況往往是很困難的,有時候雖然有資金,但是找不到合適的工匠和材料都可能會發生這樣的問題。
「但即使修得和原本不太一樣,再怎麼說還是把人對於老厝、對於家鄉的情感保留了下來。如果沒了情感,那什麼都不是了。」
----
感謝周益記和新竹市老屋發展處籌辦本次講座,對新竹文資保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他們的粉專。
關心太原第事件後續發展的人,可以追蹤新竹崙仔「溫金潭古厝」暫定古蹟慘遭拆除!
(圖中的紅磚厝為康老師家的古厝,現在已成為長和宮的文教大樓)